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新闻资讯
  4. 内容

赣州论坛: 让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民撑起“保护伞”

发布日期:2010年05月07日来源:互联网作者:宋志军 钟荣荣

让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民撑起“保护伞”

□宋志军钟荣荣王凤跃

现状:从事农业生产,最怕的就是各种灾害,几场风雪,或许一整年的辛苦努力就付之东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状况,它分散了农业生产的风险,补偿农业灾害损失,稳定农业生产。2007年,赣州市开始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3年多来,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范围有能繁母猪、林木、水稻、奶牛、柑橘和农房等6个方面,保险业务不断扩大。据统计,2009年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总保费收入为2000多万元,其中能繁母猪30.3万头,承保面为98.28%;林木火灾、水稻、奶牛、柑橘承保面不到10%;农房43916户。同期共支付农业保险赔款1800多万元。有力地增强了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促进了农户增收致富。

瓶颈: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时间短,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仍十分有限,试行险种少,保额较低,保险经营风险过大,参保量不大;多数农民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意义、作用及保险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部分险种财政补贴保费不尽如人意,保险服务不够完善。在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存在政府引导和鼓励农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加保险力度不够,没有建立风险预警管控机制,保费补贴政策同农业信贷以及其他支农政策有机结合不够,财政资金保障不足等问题,农业政策性保险的综合效应没有发挥出来。

图为市政协委员们探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情景。钟荣荣 摄

李世祖(市政协委员、市金融办主任):目前,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仍十分有限,脐橙、水稻、能繁母猪、奶牛、林木、油料作物保险已经开办。保险品种也仅限于以上几种,目前参保对象也主要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或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分散的普通农户则望尘莫及,广泛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未显现。

郭宏文(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农民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模式的认识模糊,对农业保险以及保费补贴政策的认识不足或存在偏差;“低保费、低保障”的农业保险政策削弱了农业保险对农民的吸引力,低保障的农业保险无法满足部分有支付能力的农户对农业风险的保障需求。

黄成林(市政协人资环委主任):目前,我市农民的保险意识普遍较为淡薄,一旦遭灾,就盼望政府能给予救济补助。多数农民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意义、作用及保险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有的群众认为当地自然条件好,旱涝无忧,参保的积极性不高。

谢勇(市政协委员、市气象局局长):我市在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存在政府引导和鼓励农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加保险力度不够,没有建立风险预警管控机制,保费补贴政策同农业信贷以及其他支农政策有机结合不够,财政资金保障不足,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够等问题,农业政策性保险的综合效应没有发挥出来。

市政协人资环委:大部分农民认为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应当以政府补贴为主,个人承担比例越少越好。能繁母猪保险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比例达到80%,个人承担比例20%,养殖户认为只要参保就享受到了政府的惠农政策,较受农民欢迎。而柑橘保险的财政补贴比例40%,果农承担60%,农民认为太高了。目前,保险理赔服务不太及时。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遇到灾害或疫情,保险公司人力有限,理赔人员难于及时现场查勘,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在基层既懂保险,又懂农技的人才太少,难以保证理赔工作的公正、准确。承保条件过多过细不便农民投保,简化手续又使客观和主观因素难以分辨。

蒙承基(市政协专职常委):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保额较低。现行保险只赔偿养殖或种植成本,不保收益。如水稻保险,最大限额赔偿每亩只有200元。二是保险责任范围过窄。产量减少没有列入赔偿范围,许多自然灾害也剔除在外。如脐橙保险,对遭受旱灾就不在赔偿之列。三是保险经营风险过大。多数险种投保面小,业主存在明显逆选择倾向,成了高风险业务。2009年,于都县能繁母猪保险承保面接近100%,林木险仅为0.38%;而赔付率能繁母猪保险达89.5%,林木险达903.3%,财务上出现亏损的状况。

对策: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文体活动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宣传,激发农户参保热情,提高参保率和覆盖面;市县两级财政要落实农业保险各项政策,预算并及时支付保险费,对本市推出的农业保险制定补贴标准,鼓励各县市试办相关保险;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政府主导的防灾防损体系,明确试点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要通过设立专门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组织制度,完善农业保险服务,调整完善农业险种,加强农险产品的开发创新,扩大保险范围;推动气象、保险等部门的合作联动,提升主动防御灾害意识和能力。要多措并举提高参保率,提升保障范围和水平,为农民增收致富撑起“保护伞”。

图为市政协视察组视察于都县油菜生产基地情景。宋志军 摄

图为上犹县油石乡犹峰茶场白茶育苗基地一角。记者郭智勇 摄

戴艳春(市政协委员、市爱卫办主任):要利用我市新农村建设队伍,利用乡镇、村组干部挂点制度,采取一对一、包村、包农民合作组织、包果园、包林场、包养殖基地等多种形式统筹做好宣传工作。要制定措施,明确相关主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齐抓共管地抓好试点工作。农业局、保险公司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方式进行宣传,要充分发挥好协会、农技员的作用做好保险宣传、理赔定损和防灾防损工作。农业局牵头负责县内水稻、花生保险投保农户清单的造册汇总工作,确保水稻、花生政策性试点保险在5月初实行全保。政府和保险机构要灾后第一时间内及时上门主动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理赔,使农民的损失减少到最低,使农民能切实感受到参保的好处。

黄成林:市县两级财政要落实农业保险各项政策,预算并及时支付保险费,对本市推出的农业保险制定补贴标准,鼓励各县市试办相关保险。提高现有柑橘(脐橙)和奶牛保险费补贴标准,建议市政府向省政府申报将省以上财政保险费补贴提高到60%以上。借鉴我市崇义县和周边省的做法,采取低保障广覆盖为每户出资6元至10元保费的办法,由市、县两级财政负担保费50%,再争取省财政负担50%为全市农户统保,加快推动农房统保。要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联席机制,在市、县、乡三级政府领导下,成立由相关单位联合建立的工作联席机制,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方案制订、资金预算安排、补贴比例分摊、工作协调等方面召开定期会议,协调各方关系,共同组织推动;要加大水稻保险推进力度,在去年宁都、兴国两个试点县的基础上,增加赣县、南康、信丰、龙南、会昌、瑞金、寻乌、于都、大余等产粮县。扩大柑橘(脐橙)保险试点,继续抓好寻乌试点外,增加信丰、安远为试点县。将农房保险列入政策性保险范围,将全市农民住房保险逐步办起来,减轻灾后救助和民政抚慰方面的负担。积极创办其它农作物保险。花生和油菜已列入了保险试点项目,有些县已经在积极筹备,今年要成功开办。

李世祖:要加大农业保险知识的普及力度,培育农民保险意识,进而自觉地参加保险,从而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参保率和覆盖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明确试点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加强部门协作。可根据各县(市、区)实际情况,赋予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农业保险推广职责,设置专人负责,并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设立农业保险协管员(可由村建协管员、农技员兼任),并给予一定的补助。

萧士干(市政协委员、市地震局局长):通过设立专门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组织制度,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必要时进行亏损弥补,扶持其发展。政府主导组建政策性农业再保险公司,重点支持农业的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可从每年现行的农业政策补贴预算资金中划出部分资金,补充到再保险基金中去。

谢勇:开展气象灾害风险精细化评估,为农保政策和制度的合理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和灾性分析的风险指数,开展台风、洪涝、干旱、龙卷风、低温冻害等五大类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研究,加强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开发研究,为科学核损理赔提供科学支撑。建立农保气象灾害影响评估指标体系,深化气象预警防灾减损专项服务,完善农业抗灾救灾风险防范体系,开展专业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服务,使信息服务延伸到农保户,从而降低风险。推动气象、保险等部门的合作联动,提升主动防御灾害意识和能力。积极探索建立气象灾害准备工作与农业保险政策挂钩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的防灾防损体系,推进农村防灾和农保服务的有机结合。

郭宏文:科学确定农业政策性保险费率,适当增加保险金额,以解决保障标准过低、承保面过窄的问题,提高农户参保的积极性;适当调整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可行的“以险养险”激励机制。在目前尚未确立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情况下,应及早建立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多渠道筹集巨灾风险基金。建议财政每年按照上一年农业产值增加值的一定比例预提巨灾风险准备金。加大特色农业提供保费补贴的支持力度,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力争在中央制定的总补贴额度内实行统筹,对地方特色农产品提高国家、省、市保费支持比例。

陈洪冶(市政协委员、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国土资源系主任):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一项增加农业投入,壮大农业产业,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的惠民工程,是党和国家重视“三农”、关爱农民的民生工程。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宣传车、文体活动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加深广大农民群众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关知识的了解,推广先进县市或乡镇做法,激发农户参保热情,提高参保率和覆盖面;要调整农业保险试点方案,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加强农险产品的开发创新,扩大保险范围;要减免困难群体保费,对贫困乡镇、贫困村,尤其是贫困户、五保户、军烈属家庭等,应该采取更优惠的政策。

肖忠优(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业是投入大、周期长、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的弱势产业。在2008年初冰冻雨雪灾害中,5300多万亩林木受损,给广大林农造成重大损失。作为“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农业保险,却因为大部分林农没有参保,而无法发挥明显作用。建议多措并举提高林农参保率,提升林业风险的保障范围和水平。加强对林农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林农自觉、主动地运用政策性农业保险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积极创新保险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简化办理流程,在承保、防灾防损、查勘定损、理赔等各个环节为林农提供优质保险服务。

王三月(市政协专职常委):将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其他农业优惠政策进行挂钩。为林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提高林木保险金额,由现在每亩400元至800元,提高到每亩600元至1600元。同时提高应缴保费。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将集体商品林实行统保,以解决林农散户参保和受灾林地恢复造林问题。

潘振华(赣县政协副主席):要合理定损,在定损时要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农业技术部门、农户代表及保险公司进行定损,既保障农民利益,又使保险公司能合理赔付。对农业保险的赔付金额进行封顶,以解决农业保险收费低、赔付高,保险公司无法经营的问题。要进一步调整完善保险条款适当提高保险金额,以解决保障标准过低问题,提高农户的参保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