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新闻资讯
  4. 内容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经验”

发布日期:2010年07月15日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

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粮食安全问题已超越其传统意义上的食物供需范畴,越来越成为制约有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安全稳定的全球性、综合性战略问题。国际社会应从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予以重视,加强合作。

全球范围来看,粮食安全依旧是一个困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难题。以非洲国家为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目前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总数首次突破10亿,其中3亿多分布在非洲,占非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为什么非洲人民长期受困于粮食安全问题之中呢?虽然21世纪以来非洲农业增长率已经达到5%,然而非洲的实际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很低,粮食单产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大多数非洲国家粮食自给率都在50%以下。非洲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出口的经济作物占的产值较高,而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非洲人口的消费需求,除了玉米基本能满足地区需求、国际市场进口额仅占非洲消费总量的5%以外,非洲国家消费的水稻和小麦中,45%的小麦和80%的水稻都依赖进口,资料显示,非洲53个国家中,有21个国家需要粮食援助。据粮农组织估计,2007年的价格上涨使撒哈拉以南非洲又有2400万人陷入了饥饿,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148.4公斤。饥饿发生率已经超过15%的16个国家中,非洲占了15个,这说明非洲国家特别容易受较高粮价的危害。而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的数据则显示,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而激增至10.2亿的全球饥饿人口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所占比例高达26%。因此,我们可以说,就粮食安全而言,非洲国家还处在粮食不安全的状态。

与非洲国家相比,中国农业发展则是成功的。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达到甚至超出了FAO的食物安全标准,创造了用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世界20%人口的奇迹,粮食自给率超过了95%。农业生产呈现出快速稳定的发展特点,中国的粮食基本实现自给,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使中国和非洲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亦即中国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学习呢?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用用两句话进行了概括。一句话是粮食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解决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另一句话是我国是人口大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的方针。中国人的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依托政府干预确保粮食生产是中非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主要差异。中国的农业战略始终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将粮食安全置于首位。在保障农业战略和政策的实施方面,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自上而下的农业行政管理体系,确保在各级政府和村庄层次上迅速地宣传、动员和推广。同时,中国以国家正式部门为主导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长期以来作为政府智囊,在政策制定、试点、实施和反馈周期中起了巨大的作用。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定、实施和反馈系统,使中国的农业战略和政策能够不断地调整、修正,并为广大农民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