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新闻资讯
  4. 内容

农村信息化:国内企业谋求弯道超越

发布日期:2010年07月30日来源:互联网作者: 徐恒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近日,本报记者深入上海郊区调研当地农村信息化,感触颇多。上海农村信息化起点很高,一些农村地区硬件设施基本得到完善,有些相对富裕的村庄配套设施水平和城市相当。不过和硬件水平相比,惠农软件的应用和开发仍有待提高,这也意味着农村软件服务孕育着广大的市场空间。国产软件如何以农村市场为突破口,“农村包围城市”,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外企战略布局 软件市场可期

“在未来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能不能找到适当的角色去真正帮助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它的推动作用?”在去年IDF大会上,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叙就曾这样设问。在杨叙眼里,“专注农村”已经成为英特尔未来在中国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当然,英特尔的野心绝不只是“电脑下乡”那么简单。“产品+宽带+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模式使得英特尔正在中国农村编织起一张庞大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网罗农村远程教育、农村远程医疗以及各式各样的惠农信息服务。而最根本的是,这张大网跑在英特尔的架构之上。

无独有偶。早在2006年,微软就着手在华建立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试点示范工程。目前,微软已经捐助了15辆大篷车,并在试点地区建立了15个信息服务中心和6个综合信息培训基地,培训了60多名信息大篷车讲师,并参与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农村信息化领导干部培训。如今,微软正着手开发农村信息服务软件以及农村视频培训系统。例如在四川,微软与成都微软技术中心共同开发了农村信息服务软件,内容包括:家庭电脑,可以提供涵盖生活、教育、医疗、娱乐以及综合信息的内容,并满足不同家庭成员的需求。工作电脑,为农民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提供务农致富信息。社区电脑,利用政府或商户在村或农民集中的区域建立信息服务站,实现电子村务、信息查询、远程教学、医疗常识普及和娱乐服务。

2009年4月,惠普发布农村策略“丰收计划”,并同步启动“5个100”工程。截止到2009年底,已在全国范围内捐建115个“惠普电脑之家”,配备100辆惠普信息大篷车,设立100名惠普信息普及员,培训100名农村信息化教师和100位信息化村长。

无论是英特尔、微软、惠普还是其他国外IT企业,都在通过渗透农村信息化产业链、提供差异化适农服务以及“品牌下乡”,为自身培育未来忠实的用户。当然,这一切都基于对中国庞大的农村信息化市场前景看好。

推出适农服务 期待弯道超越

面对巨大的中国农村信息化市场,每个企业都有足够多的机遇,当然也面临足够多的挑战。如何开发出适农的、具有差异化的软件以及配套的服务成为制胜关键。中国农村地域广阔,需求繁多且不尽相同,利用新技术在细分领域做专做强,对中国软件企业来说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方法。

北京人大金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坚向《中国电子报》记者坦然,公司面临外企强大压力,但对开拓农村市场依然充满信心。人大金仓在中国农村市场打拼10年,其通过综合运用GIS、数据库等先进技术开发的“中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作为病虫害监控领域第一个建成的全国性的国家级信息系统,填补了我国植保领域的一项空白,基本满足了我国现阶段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工作的需要。

金算盘软件有限公司品牌推广部经理刘洲荣告诉记者,金算盘于2008年开始进入农用地承包经营权及流转信息化管理市场,在充分调研和借鉴的基础上推出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土地承包及管理系统,并在重庆市北碚区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该系统包含土地信息登记、承包管理、流转管理、权证管理、纠纷管理、统计报表、信息发布、招商引资等多种模块。公司董事长杨春表示,农用地承包经营权及流转信息化产品一定要功能要完整、技术要先进、方案要切实可行。对于技术先进性,他解释道:“需要支持数据集中存储的模式,各用户使用浏览器即可操作;需要采用SOA技术,使系统能够快速适应用户新的需求,实现增值应用;需要采用GIS技术,通过图形空间展现方式实现可视化管理;有必要采用工作流技术,在用户改变管理模式的情况也系统也能继续使用,延长软件生命周期,降低用户成本。”

在上海采访时,记者对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印象非常深刻。该公司同样在农村市场打拼10年。公司总经理占锦川表示,上海农信要做农品电子商务专业品牌,解决从农田到餐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让农民、城市居民、涉农企业以及整个产业链良性互动共同受益。这显然是很有远见也富有挑战的一项事业。当然农产品电子商务门槛也是相当高的,你必须准确找到市场需求最大的农产品、及时完好无损地将新鲜农品送到客户餐桌,这背后是对运输、仓储等物流苛刻的要求。此外,你还要解决农品产生时间集中,产品推广宣传受限制等问题。“我对这项事业充满信心,我坚信我们对农村市场10年的领悟和经验会让我们走向成功。”在占锦川脸上,记者看到了中国软件企业在农村信息化市场的希望。据了解,上海农信正在运用物联网技术完善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

记者点评

国产软件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徐恒

中国有9亿农民,这让中国农村信息化市场变得“一切皆有可能”。尽管外企已经在战略高度开始布局,但对于这块庞大的处女地而言,中国软件企业正走在希望的田野上。谁更懂得中国农村,谁更有发言权,谁就占据主动权。有人说,中国农村信息化市场对企业的挑战可用“三高一低”来形容,即高营销成本、高物流成本、高服务成本和低回报。我认为这只是初级阶段的表象。随着农村社会的进步,农民需求种类变多层次变高,一旦市场被激活,它就成为广大软件企业的蓝海,先前“赔本”开拓农村市场的企业开始“收割”。那么,对于中国的软件企业和政府而言,农村信息化市场应该如何“播种”才能终获“丰收”呢?

第一产品和服务本身要贴近农村市场需求。农村与城市毕竟有很多差异,需求也不尽相同,如合作医疗服务、农业生产资讯服务、土地管理、土地流转、农机具设备管理、种子管理、生产资料管理、人口管理等等。因此,农村对应用软件需求非常庞大且每种需求具有独特性,这无疑是国产软件机会所在。

第二改变研发诉求,调整销售模式。农民的追求是更方便、更便宜、更实惠。这就要求软件产品更加实用方便,性价比更高。在研发诉求上尽量朝“一键通”或“实用化”发展。在销售模式上,可以适当地采用SaaS模式与当地开发商进行合作。

第三运用前沿技术,不输在起跑线上。农村市场不成熟并不意味着信息化要从最原始的、最初级的水平“从头开始”,一些前沿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GIS、BI等均有用武之地。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让产品更加实用,还能创造出新的业务领域,使得投入产出比更高。例如,农产品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对安全度、新鲜度要求更高,一些前沿技术如物联网等恰恰能解决相关问题。

第四扶持国产软件的政策需要贯彻到农村,同时农村正版意识和氛围需要加强。只有政府、软件企业、农民等产业链各方良性互动,才能激活市场壮大市场。否则,只能陷入“系统应用不足———软件企业投资热情不高——— 农民使用系统不积极——— 系统应用不足”恶性循环。

对于农村信息化,有的软件产品直接面向农民,有的是面对涉农企业。随着农村市场的兴起,涉农企业会越来越多,因此对相关软件的需求也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