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新闻资讯
  4. 内容

恢复发展绿肥生产 光大传统农业精华

发布日期:2010年09月08日来源:互联网作者:程快生

众所周知,绿肥作物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绿肥能固氮、吸碳、节能减耗作用显著;绿肥是一种完全肥料,含有各种植物所需的N、P、K等营养元素,并且分解慢、肥效持久、不易流失、能够保证农作物在全部生育过程中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而且对后作也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既提高了土地肥力,还能有效改善土壤质地;同时,绿肥是清洁的有机肥料,没有化肥和畜禽粪便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属、抗生素、激素等残留物,有利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凡是种过绿肥的老农都对此深有体会,他们发自内心说“一年红花草,三年田脚好”为实实在在的事情。

绿肥(以红花草为例)属豆科类作物,因其根瘤菌作用,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态氢素,故养分含量高。据相关资料介绍,有专家测算:每1万亩绿肥每年的养分生产能力相当于250吨尿素、205吨硫酸钾,每千斤鲜草含有4—5斤氮素,如按亩产鲜草8000斤计算,其所含氮素肥料相当于160—200斤硫酸铵化肥或相当于100斤左右的尿素,同时还可节约大量用来生产化肥的煤碳和电能;绿肥所含的硫酸钾钾素对缓解我国钾矿资源缺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绿肥还是饲养牲畜的优质饲料,因其所含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维生素多、营养价值高,牲畜喜吃长膘快,且其粪便又是沼气的好原料,这种“吃草长肉”的“过腹饲养”方式极符合当前倡导的“循环经济”理念;另外,绿肥作物还具有固定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特殊功能,对于我国履行减排二氧化碳等国际公约具有重大意义……。

曾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黎川县每个乡村每当二季晚稻稻穗勾头时(一般为9月中、下旬)农民就会忙着播种红花草种子。一到冬季,60%左右的冬闲田里那幼小的绿色生命与寒风冷雨、冰雪霜冻抗争,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奉献给人们一片绿的温馨,带给人们来年新的希望。而现在大多数乡村一到冬季,广袤的田野里大多数田块不是禾蔸朝天,就是杂草丛生,这些田块既未种绿肥也未种上任何作物,白白浪费了长达四、五个月的土地和光热资源,想想确实让人痛心。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绿肥这种农民公认的好宝物种植面积近20多年来直线下降甚至绝迹呢?笔者通过调研并参照相关学者、领导和农民看法后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一是大气候因素。近20多年来,我国化肥工业迅速发展,化肥以其养分含量高、速效、轻便、使用简单等优势促使其使用量不断增加,而使包括绿肥在内的有机肥料越来越不被重视,加上绿肥的相关研究也大大萎缩,合理利用模式及生产利用技术严重滞后,促使农民尤其是贪图轻快作业的年青一代农民弃绿肥而不种。

二是绿肥品种资源因素。实践证明,绿肥作为一种作物,其品种资源是最根本的问题,而当前生产上应用的绿肥作物大多数仍是三、四十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品种,这些品种已严重混杂退化,产草量严重下降。更为严重的是部分优良地方品种已经在生产上消失,当化肥价格上涨,农民意识到绿肥的重要性时,想种绿肥也因无处购买到优良种子而犯愁,因而从整体上难以全面恢复绿肥生产。

三是农民对绿肥认识不全面因素。大家都知道:绿肥的生态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不十分明显,农民由于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往往看重经济效益而轻视生态效益。种田购置化肥虽然多增加一点支出,但减少了种植绿肥的用工,农民可从事其它工作获取更大收益来进行补偿;加上绿肥研究开发人才队伍流失,国家政策性投入和引导不足,因而农民种植利用绿肥的积极性不高,使绿肥种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四是绿肥生产及综合利用技术模式缺乏因素。绿肥大多数种植利用技术及经验形成于上世纪70—80年代,和当时比较,当前的作物品种、施肥水平及施肥方式等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绿肥种植利用需要占用空间、时间、劳力庞大,如何根据不同生态区的特点将绿肥纳入种植制度,解决绿肥与主作物之间的合理搭配,是绿肥种植利用的主要问题,而往往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因而拖了绿肥开发利用的后腿。

为了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解决农民稳步增收和种粮经济效益增长难题,我们基层一线的农业工作者同样责无旁贷,理应积极为光大传统农业精华,恢复发展绿肥生产献计献策,基于这一点,笔者结合黎川县的实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意在投石问路、抛砖引玉。

一、宣传开路:各级政府和组织,各涉农部门尤其是基层一线农业技术人员都应理直气壮地大力宣传恢复发展绿肥生产的好处,宣传绿肥生产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瑰宝,是传统农业的精华;宣传恢复发展绿生产对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乃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支撑作用;要用通俗易懂精炼的词句,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就绿肥的特征、生长规律、轮作调茬、适宜播期、精播技术、合理密植、水分管理、壮苗越冬、水肥养大肥、以磷增氮、防治病虫害、适时压青利用、留种选种等关键性技术原原本本地向农民介绍,以期取得最佳效应。

二、资金扶持:笔者以为,要在短期内抢救绿肥这一传统农业瑰宝、光大传统农业精华,尽快恢复发展绿肥生产,离不开各级财政的资金扶持。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视恢复发展绿肥生产为己任,要筹措资金像发展粮食、生猪、奶牛等农产品生产一样进行资金扶持,可考虑绿肥种子和生长所需化肥由政府买单进行扶持,同时还可按实播面积进行补贴,以刺激农民种绿肥积极性。农业部门要会同乡镇政府核实和掌握绿肥生产面积、布局、资金使用情况,以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应。

三、技术支撑:县乡农技人员必须在抢救传统农业瑰宝、光大传统农业精华、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中打头阵,为农民种好利用好绿肥提供技术支撑,要使出浑身解数,在此工作中有所建树。具体来讲,要做好绿肥生产技术的宣传普教工作,要办好培训班、选好示范点;通过“三进三送”方式做好高产栽培的“传帮带”;要实行包干负责制,建立考核和奖惩兑现制;要在生产实践中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并就其种植利用中的关键技术进一步研究和集成优化,总结提高,从而使绿肥——我国传统农业的瑰宝和精华能真正发扬光大,为粮食生产安全、为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