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紧扣农民增收,把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没有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就是无源之水。该乡注重依托城郊优势,做活产业文章。
1、建设学习型新农村,培育知识型新农民。围绕“学在村部、用在基地、富在产业、乐在社区”的总体思路,每个村兴建一个高标准的村部,每个建设点变祠堂为学堂, 搭建了农民培训的平台;培育了文化中心户,发挥文化中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村形成学知识、用知识的新风尚;实行了“依岗式、结对式、点菜式、赶墟式”培训,变农民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创新了农民培训的模式,一代知识型的新农民已经绽露头脚,一个学习型的新农村正在倔起。
2、创办农民创业孵化园,实施“五带头”能人工程。以产业为依托,试点创办窑头村无公害蔬菜创业孵化园和清源村花卉苗木创业孵化园,把教室建在基地上,让培训跟着产业走,使能人成为主力军,有效的促进了无公害蔬菜和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壮大。窑头村已经成为该县重要的无公害蔬菜供应基地,清源村成为了该县新兴的花卉苗木专业村。
3、以打造“一村一品”为目标, 实现户户增收村村致富。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通过专业培训、设施配套、政策扶持,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实现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致富的目标。目前该乡的窑头村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水西坝村的农民成为了县城建筑市场的主力,洒口村的紫皮大蒜家喻户晓,中源村的蚕桑养殖长盛不衰,清源村的杨梅采摘更是变成了城里人的新时尚。
二、坚持因地制宜,把深化内涵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创新模式、打造亮点是新农村建设的活力所在。该乡坚持深化内涵,力创特色。
1、展示“绿野新庄”的风采。在清源村曾屋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坚持“产业、生态、人文和谐发展”的理念,张扬自然绿色的个性,构筑舒爽宜人的景观,彰显“生活在花园、耕作在田园、致富在家园”的特色,打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与产业均衡发展、文明与富裕同步提升、村容与民风相得益彰的“绿野新庄”,是该县继“古村新韵”之后新农村建设的又一成功模式。
2、深化“古村新韵”的内涵。清源村龙光围是该县典型的客家古围之一,清源村又是中共信南县委的所在地。我们以追寻先烈足迹为主题,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南方游击战争的场景,展示“四个龙南”的建设成果;以享受乡村野趣为亮点,举办杨梅采摘客家文化节,力促文化搭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以领略生态文明为主线,开辟龙光围—上中坪--安基山假日登山线路,让龙南人民尽情领略久居深闺的秀丽风光。
3、完善“工贸新区”的功能。依托城郊地缘优势,建设水西工贸新区。突出民房改造,统一规划, 统一户型,统一立面,统一管理,做到民居靓、工贸兴、环境美;突出功能配套,率先实现“党建、综治、工贸、文化、教育”六进社区;突出工贸致富,鼓励返乡创业,加大招商力度, 激活民间资本,达到户无闲房、家无闲人的目的,为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居民化探索一条新路。
三、构建社会和谐,把以人为本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新农村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度。该乡做到“三管齐下”,协同推进。
一是突出关爱激励,让党员成为典型示范。在党员教育管理“一卡通”的基础上,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新机制,加强党员之间的良性沟通,缩小党员之间的经济差距,实现党员实质地位上的对等,增强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从而催生“人人争上游、人人争先锋”的浓厚氛围,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推动党内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二是推动三级联创,让婚育文明深入人心。按照“村社区户、三级联动、职责明确、措施有效、奖罚并举”的原则,创评婚育文明星级村、婚育文明幸福家园、婚育文明示范户,将婚育文明“三级联创”活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找到人口计生工作融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扩展人口计生工作新内涵,构建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提升农村婚育文明新水平。
三是实行信访代理,让纯朴民风代代相传。在乡、村、组三级设立信访代理员,及时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引导群众遇到问题时就近向信访代理员提出,各级代理权属内的信访事项由代理员处理,权属外的信访事项代群众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群众张张嘴,干部跑跑腿,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努力转变群众的信访观念,构建和谐有序的信访秩序,让新农村焕发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