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的粮食连年增产和农业稳定发展是在防灾减灾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实现的,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农业防灾减灾水平的显著提升,是建立在对国情、农情、灾情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也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是新时期“三农”工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近几年来,农业部门立足抗灾夺丰收,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完善机制,紧紧抓住监测预警、灾情调度、争取支持、落实政策、科学指导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抗灾救灾主力军作用,有效地将农业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有五个方面的工作值得充分肯定和认真总结。一是加强预测预判预警。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建立了紧密的信息共享机制,始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第一时间获取灾害性天气信息,及时分析会商灾害影响,适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落实防御措施,牢牢把握了农业防灾抗灾的主动权。二是摸清墒情苗情灾情。完善信息采集报送和分析研判机制,充分发挥农情调度、专家指导组和产业体系专家等多支队伍的作用,深入调查土壤墒情、作物苗情和病虫情,及时发现灾害苗头,掌握灾情发展动态,为适时启动应急响应、争取政策支持提供了决策依据。三是提出工作措施、技术方案和政策建议。围绕发挥技术优势、科学抗灾救灾,将防灾减灾重点放在工作措施安排、技术方案制定和政策建议提出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农业部门的工作方向,更好地发挥了农业部门在科学抗灾中的主力军作用。四是强化政策技术物资落实。创新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思路,完善行政推动机制,在关键农时,对重点区域,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政策和技术的减灾增产作用。五是抓好宣传引导动员。始终重视宣传发动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反映灾情动态、灾害影响,以及抗灾部署、措施落实和减灾成效等情况,营造重农抓粮、减灾增粮的良好氛围,引起各地重视和社会关注,动员农业部门迅速行动,为掀起抗灾救灾热潮、争取出台和落实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近年来农业部门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防灾减灾之路。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继续保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从目前情况看,预计今年我国气象年景总体偏差,严重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很高,农业防灾减灾形势不容乐观,抗灾夺丰收任务十分艰巨。
对此,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回良玉副总理对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工作作出专门部署,农业部韩长赋部长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组织领导,抓好灾情调度,开展应急处置,加强指导服务,推进科学减灾,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千方百计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好收成。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切实抓好落实,扎实做好今年农业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各项工作。
一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过去我们常说,“两增一减”或“两增一平”是粮食生产发展的基本态势,这实际上是灾害发生规律在粮食生产上的体现。我国地域辽阔,每年都有灾害发生,总有受灾减产的地方,也有无灾增产的地方,连续七年都增产的省份和连续三季都增产的年份不多。这说明,自然灾害始终是影响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基数越来越高,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趋于常态化,对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将更加凸显,必须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和“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坚持一手抓高产稳产,一手抓抗灾减损,努力实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非灾区多增产,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二要全力推进科学减灾。近几年科学减灾成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一大亮点,各地越来越重视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针对不同灾害,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加强指导服务,提高措施的到位率。可以说,现在应对灾害办法更多了,措施更实了,针对性更强了,效果也更加明显了。各级农业部门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发挥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各行业专家组专家在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针对本行业的生产特点,分析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防范措施,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灾害发生后,及时组织专家开展灾情调查,针对灾情特点研究提出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的具体措施,指导农民科学抗灾,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
三要不断强化救灾支持。要根据灾情及时提出扶持防灾抗灾救灾的政策措施建议,加强与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灾区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的支持力度。要搞好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确保储备的种子数量充足、品种对路。加强救灾种子、化肥、畜禽水产种苗、饲草料等救灾物资调剂调运,满足灾区恢复生产需要。充分发挥农机在抗灾救灾中的作用,扶持发展抗灾专业服务组织,加强农机投入,提高救灾效率。
四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要把信息宣传工作贯穿于农业防灾减灾的全过程,提前谋划,周密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要把握节奏,分阶段制定宣传方案,明确宣传重点,适时宣传农业灾情,引起社会关注;重点宣传农业抗灾救灾的重大行动、重大措施和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推动防灾减灾工作;大力宣传防灾减灾成效,营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良好氛围,形成上下配合、部门联动、多方支持农业防灾减灾的强大合力。
当前,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一是抓好夏粮后期管理,及早谋划“三夏”生产。现在距离夏粮大面积收获还有20天时间,要突出抓好小麦后期病虫防治,减轻病虫损失。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防干热风、防早衰、防倒伏,增加千粒重。针对今年小麦生育期推迟、收获期集中的情况,及早安排好夏收夏种工作。精心组织好跨区机收,突击抢收抢打,实现颗粒归仓。二是抓好防汛抗洪,努力减轻洪涝损失。提前做好防汛抗洪各项准备,完善应急预案,适时启动响应,确保防灾减灾措施及时到位。特别是要扎实做好近期南方持续性大范围强降雨的防范工作,加强应急值守,搞好灾情调度,及时落实恢复生产各项措施。三是突出重点地区,抓好东北夏伏旱防御。东北是我国秋粮主产区,占全国秋粮产量的30%,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近几年的生产情况看,干旱是影响东北粮食生产最大的灾种,夏伏旱往往是导致东北地区粮食减产的直接原因。目前东北地区墒情总体较好,春播进度较快。但据中国气象局预测,6~8月东北地区降水偏少。东北地区要高度警惕夏伏旱灾情,密切关注雨情、墒情、苗情变化,及时调度灾情,加强分析研判,适时启动应急响应,推进科学抗旱,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