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说施肥就是磷酸二铵、尿素,国产的不行就买外国的,钱没少花,产量不见提高。技术人员一测土,才知道我家这块地是磷多钾少。”麦收在即,看着满眼籽粒饱满的小麦,山东省招远市辛庄镇马连沟村村民杨敬仙对测土配方施肥赞不绝口,“以前一亩地用一袋磷酸二铵、一袋尿素,现在就用一袋配方肥,氮、磷、钾都有了,就连什么时候施、怎么施都清清楚楚。这样省了成本不说,一亩麦子还能增产100多斤呢!”
经过7年的发展,我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试点到全覆盖,今天测土配方施肥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部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配方肥推广应用上来,把纸上的配方变成地里的配方肥,变成农民的科学施肥行为。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面临的主要形势可以归纳为“三好三弱”,即测土、配方等基础环节较好,供肥、施肥等推广环节相对较弱;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工作基础较好,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相对较弱;注重施肥结构调整工作较好,改进施肥方法工作相对较弱。因此,下一步工作必须在总结经验、巩固成果的基础上,推动测土配方施肥向配肥施肥环节深化、向园艺作物拓展、向改进施肥方式延伸。
向配肥施肥环节深化
【现状】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还不及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一半,其中配方肥真正施用到田的面积仅占1/3左右。
“配方肥不到田间,我们的技术也就到不了田间。”湖北省农业厅的同志感慨道。以往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只要土壤肥料技术推广部门测完土、配好方、把施肥建议卡发到农户、技术指导到位,农民就能“按方施肥”了。然而在实践中,农民认识水平有限,一下子完全改变施肥习惯有难度;技术力量不足,指导服务完全到位有难度;肥料品种繁多,农企对接不畅,市场供应有难度,这些现实难题导致配方肥到田率偏低。
目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12亿多亩,不及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一半;配方肥施用到田的面积是5亿亩,不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的一半。
配方肥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物化载体,生产、供应配方肥是连接测土、配方和施肥的重要环节。从2010年开始,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重点已从提高配方施肥建议卡入户率转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和普及。今年3月底,农业部又采取“百企连百县”方式开展配方肥的推广应用试点,在全国选择100个县(场)、1000个乡镇、1万个村开展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试点行动,尝试解决技术落地、企业参与和肥料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测土配方是手段,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是目的,配方肥的推广面积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主要也是最佳的标准。”财政部农业司调研员吉艳华透露,下一步要完善项目考核办法,“把农民满意度、技术普及率和到田率,特别是配方肥推广面积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向园艺作物拓展
【现状】全国9亿亩经济、园艺作物与16.5亿亩粮食作物的化肥使用量几乎各占一半,蔬菜、果树亩均施肥量分别为粮食作物的2~3倍和3~5倍。
通过项目实施,农民重化肥、轻有机肥、偏施氮肥等传统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据抽样调查,在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有70%左右农户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粮棉油作物氮、磷、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提高了6、4和1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随着耕地负载日益加重,农业生产对化肥依存度增加,我国化肥过量施用现象仍然较为普遍。目前,我国亩均化肥施用量21.2公斤,远高于8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这其中,蔬菜、果树等园艺作物过量施肥现象尤为突出。据统计,全国9亿亩经济、园艺作物与16.5亿亩粮食作物的化肥使用量几乎各占一半,蔬菜、果树亩均施肥量分别为粮食作物的2~3倍和3~5倍。
“当前,一般设施栽培亩均投入化肥180公斤,成龄果园亩均投入化肥110公斤左右。”山东省土肥站站长高瑞杰说,“长期过量施肥导致土壤退化,也增加了面源污染的风险。”
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由大宗作物向经济、园艺作物扩展,显得尤为迫切,效益也更加明显。据对农户抽样调查,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田块,小麦、水稻、玉米亩均增收30元以上,蔬菜、果树等园艺作物亩均增收可以达到100元以上。然而,和大宗粮食作物相比,测土配方施肥在果树、蔬菜、茶叶等园艺作物上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尚未完全确立。
推动测土配方施肥向园艺作物拓展,当务之急是要在经济、园艺作物上合理安排取土化验、叶面营养诊断,开展田间试验,构建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同时,要针对目前大宗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情况,按照“整建制”推进的要求,重点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空白地区、偏远丘陵山区拓展。
向改进施肥方式延伸
【现状】化肥浅施、表施、撒施现象比较普遍,小麦、水稻追肥采用地表撒施的超过80%,蔬菜追肥多采取大水冲施方式,肥料损失较为严重。
据统计,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一般每亩减少不合理施肥量1~2公斤(折纯,下同)。截至2011年,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全国累计减少不合理施肥700多万吨,在增产增收的同时有效减轻了面源污染,但施肥方式还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术应用的效果。
“要让配方肥下地,首先要解决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如何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组长张福锁提供了一组数据:据中科院试验结果,只培训,农民仅能掌握18%的技术;培训加上同技术人员一起做试验,农民可掌握35%的技术;如果与技术人员共同经历一个生产季,农民掌握技术的比例就能达到60%~70%。他认为,要推进配方施肥技术进村入户,必须探索、建立有效的技术指导服务模式。
在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大背景下,改变“一炮轰”以及浅施、表施、撒施、冲施等传统施肥习惯,还必须解决怎么施肥、谁来施肥这个问题。各地一方面是探索农艺农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和机械化深施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另一方面是积极发展农化服务组织,帮助农民施肥到田,解决一家一户施肥难问题。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农业技术到位难已成为共识。”浙江省土肥站站长赵琳介绍说,近年来,该省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面向农民开展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专业化服务,解决了农民“看不懂方、买不到肥、没人施肥”的困扰。2011年,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规模种植大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80%以上,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00万亩次以上,占全省总面积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