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在章贡区水西镇一农庄采摘水果。特约记者章璋摄
随着气温的升高,不少瓜果进入成熟季节,各地的采摘游也逐渐受到市民的青睐。现摘的果蔬很新鲜,同时还可以放松身心,因此,不少市民都有自驾进行采摘游的经历。不过,现在“摘够了、吃饱了就走”的单一采摘模式能否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我市采摘游发展情况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现状:采摘旅游人气旺
近日,位于南康市龙岭镇的向阳村瓜果基地里,瓜果又飘香。从市中心城区驱车沿赣康高速约20分钟车程就到了南康市龙岭出口,距高速出口不到1000米,就是向阳村瓜果基地。在这300余亩的瓜果基地里,满眼都是脆皮梨瓜,果香扑鼻。记者在该瓜果基地看到,不少游客前来采摘梨瓜,到处欢声笑语。
而同样的画面,也在石城县上演。在石城,红艳艳的杨梅、油桃,紫黑色的布朗李,又大又圆的西瓜,开始”集体“成熟,馋得人直流口水。记者近日在石城县丰山乡的青湖岗农庄看到,前来采摘杨梅的游客络绎不绝。而位于该县琴江镇兴隆村的桃园基地,红彤彤的油桃和水蜜桃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
在章贡区、兴国、赣县、龙南、安远等多个地方,都有或大或小的果园或水果基地。这些果园内的瓜果成熟时,尤其是周末,又遇上天晴,各个对外开放的果园里都人声鼎沸,人满为患。不少前往果园的道路,常常会发生堵车现象。
困境:部分问题较突出
随着采摘游的兴起,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
首先是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单一。“摘杨梅的时候市民齐刷刷说摘杨梅,西瓜上市的时候又蜂拥而至去摘西瓜,脐橙成熟的时候又一窝蜂去摘脐橙。各地采摘游内容与形式大同小异,对资源和资金都将是巨大的浪费。采摘游同质化情况严重,会使得采摘游的发展进入瓶颈阶段。”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其次,由于采摘经济在我市刚刚起步,目前多为果农自发推出,没有专业化的产品设计,目前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目前我市的采摘活动稍显单调,休闲、饮食、住宿、娱乐等多种配套没有跟上。尤其是前往果园的道路没有跟上,人一多,就容易发生堵车现象。而有的果园游客一多,吃饭上又接待不了。市民卢先生跟记者说起今年3月份一次摘草莓的经历:由于太阳很大,采摘后想买点水,草莓基地附近都没地方卖。而午饭还是跑到别的地方解决。“第一次采摘,游客或许会感觉到新奇,如果配套设施没有跟上,游客就会有不尽兴的感受,慢慢会失去采摘的兴趣。”卢先生说。
此外,不少采摘园是季节性开放,且采摘园区经营分散,规模都不大。一旅行社负责人更是直言:“我市的采摘园还未形成规模,无法接待大型的旅游团队,因此,旅行社专一经营采摘项目的比较少。这是不利于采摘游发展的。”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采摘游过程中,也需要游客素质的提高。不少游客在采摘过程中损伤作物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黑瞎子掰苞米”,采了这个扔那个,造成瓜果遍地,一片狼藉。“开办采摘园的风险很大,像草莓苗,每踩踏一棵,这棵苗就会失去生命。”章贡区沙石镇一果农告诉记者,很多游客认为自己花钱就得理直气壮地“享受”,不管是自己吃掉,还是扔掉。记者调查发现,尤其是摘杨梅时,由于果园相对较大,果农的监管较少,果实易掉落,浪费现象更加突出。
建议:创新思路求出路
采摘游未来发展路在何方?引起了许多人的热议。
学过旅游管理、并有相关从业经验的市民李晓琴认为,发展采摘游首要问题是转变观念。目前我市不少地方还没有把采摘游当做重点旅游资源来开发。她建议,发展采摘游应和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捆绑销售,各个县市及乡镇都需要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而采摘游的主办方不仅要能让游客采摘瓜果蔬菜,还应向游客普及科普知识,让游客尤其是孩子们在体验田园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知识。
市内某旅行社负责人建议,采摘游要做大做强的话,应当把生态观光、休闲体验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商贸活动融为一体,开发深层次的采摘游,让游客在尽享摘果之乐时,休闲、娱乐、观光都不耽误。而且,配套设施一定要跟上。
业内人士表示,采摘游是拉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一笔,但由于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出现的时间不长,在经营方面也缺乏统一的标准。此外,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项目内容以及经营资质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的规定,这些问题一定要尽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