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新闻资讯
  4. 内容

人民时评:乡村不应成被安全遗忘的角落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30日来源:人民网作者:李泓冰

在村庄“空心化”、老人“空巢化”、儿童“留守化”现象突出的乡村,迫切需要建立长久有效的治安防范体系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故园之思。故乡在哪里?中国人的故乡大多在乡村,那里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温存旖旎,也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壮阔清奇,更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安逸踏实……“君言不得意,退守南山陲”、“礼失求诸野”——国人的安全感往往来自故乡的可靠后盾,那曾经是我们天堂般的精神家园。

然而,“天堂”如今正失去往昔的宁静。诸多触目惊心的连环大案,都发生在曾经如田园诗般的乡野。

云南省晋宁县晋城镇多人莫名失踪,经公安部介入,悬案得以告破,原来是一个刑事惯犯趁着乡村路僻人稀,对至少11名男性实施暴力侵害。此前,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乌蒙乡乌蒙村也发生过6人死亡、1人失踪的特大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同样是藉村中只有妇孺、殊少男丁之际趁机作案。近期破案的还有广西全州县犯罪嫌疑人陆某行走乡村,持刀威胁单身农村中老年妇女,抢劫、强奸竟达百余起。稍早,还有安徽临泉县一农民在17年间涉嫌强奸上百人,受害人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被侵犯后往往不敢报案……

随着中国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村民自我防范与官方治安联防能力都在不断削弱,那些心怀歹念的人在唯余妇孺的空虚村庄,如入无人之境,宁靖和谐的乡村成了被安全遗忘的角落。于是,受害人连环失踪竟乏人过问,妇孺被侵害达上百起才引起重视。

城镇化大潮席卷乡村,意味着中国人文地理的重塑。无数留守儿童与城里打工的父母两地悬望,意味着亲情流失与堪忧的农村未来,青壮年的离土离乡意味着土地抛荒,乡村学校大量撤并意味着人文教化飘离乡村……如今,乡村安全感的消解,让人担心农村基本安全保障的防线也面临失守的危险。

广袤农村中暴露出的治安问题警示我们,在村庄“空心化”、老人“空巢化”、儿童“留守化”现象突出的农村,迫切需要加快实施农村警务战略,建立长久有效的治安防范体系。在治安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的同时,应该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村级治安联防,还必须强化打击和防范犯罪力度,为亿万农民创造安全的生活空间。

诚然,城市化、城镇化不管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然而,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使这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呈现得更为突出和棘手。此前,我们常常关注的是它带来的经济困境,比如农村土地抛荒、农民高龄化、农业孱弱化倾向;现在,深层的人文困境与社会管理困境则更加令人忧心。

乡村不仅是中国人的心灵家园,更是中国发展的重心。重心不稳,国人会失去最后的安全感。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这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以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巩固农村的安全防线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