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的办法主动去解决多年积攒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使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起了覆盖全区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宁夏提出了“功能完善、机制灵活、运转协调、农民信赖”的改革目标,目前已基本成形。
在农业部实施的第一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中,“宁夏经验”显得很突出,并且已经有了很大成效,从跟宁夏农牧民的交谈中就能感受到这一点。
“政府帮着建起蔬菜大棚后,俺都没想到能得到这么周到的技术服务,还是免费的!”
尽管外面冰天雪地,可在永宁县望远镇示范基地一个蔬菜大棚里,却是一派盎然生机,一人多高的架上挂满了顶花带刺的鲜嫩黄瓜。一位妇女正在给黄瓜滴灌施肥。笔者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回答说“俺是王强的老婆”,完全是一种泥土般的朴实。
言谈间,笔者了解到,去年5月份,靠政府支持,她家贷到4万块钱建了两个蔬菜大棚。“政府帮着建起这蔬菜大棚后,俺都没想到能得到这么周到的技术服务,还是免费的!”这让她的一家人喜出望外。
蔬菜棚的投资比较大,建一个棚的费用甚至能抵当地一户人家的全部家当。他们祖祖辈辈都是种玉米、水稻,因此,当政府提倡大家搞冬季温室大棚时,农民们最担心的就是技术问题。“从盖棚开始,技术员就靠上来了,因为我们啥也不懂。一直到现在,黄瓜都收了四五茬了,他们都是随叫随到,完全在给我们义务服务。”笔者后来采访县农业局长时得知,技术员多是望远镇农技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还有当地政府每年花两万块钱从外地聘来的专业人员,无论哪种,都是政府“买单”,农民不用掏一分钱。
“公益性”是宁夏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最核心的关键词。自治区农牧厅厅长赵永彪说,改革首要的一点是明确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全区22个县市区设置了562个望远镇农技服务中心这样的机构,工作人员都是全额事业编。因此,在宁夏,政府财政支撑起一支支农技推广的“主力军”。
正是这些机构提供了及时、周到的全程技术指导,王强家的黄瓜才长得好卖得畅。原来两口子都是在外面打工,现在“玩棚”了,有了收入来源,就不出去了。
“人还是那些人,能力强了很多。听说他们都参加培训了。”
永宁县永丰村是传统的春小麦种植区,可在村头的地里,笔者看到的却是绿油油的冬小麦。村民小组5组的王木兴说,是镇上的农技人员倡导种的,据说每亩地能增产100多斤,而且不用像过去种春小麦那样,过了年六七天就进地干活。
谈起镇农技服务中心,王木兴特别起劲儿,他说:“以前见不上人影儿,即使一年来个一两次,站在那儿啥都说不到点子上。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人还是那些人,能力强了很多。听说他们都参加培训了。”
王木兴家定点联系服务的农技人员叫谢彦,他说,为了推广冬小麦的种植,县里多次对农技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他们学到手后再手把手地教农民去做。由于每个技术员既要定点联系至少10个示范户,还要服务两到3个村,因此每个人都不敢懈怠,都好好去学,好好去教,“我们的工资与任务完成情况可是连在一起的”。
11月27日,在银川吴忠党校,笔者采访到了正在这里参加示范县项目培训的来自8个县市的68名农技人员。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很珍惜这种为自己“充电”的机会。来自灵武市崇兴镇农技服务中心的杨文吉说,他们太需要这样的培训了,以前就是缺少这一点。
自上而下地强化对各级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是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宁夏改革的一大亮点。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提升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工程和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工程“三项工程”为重点,宁夏在改革中制订了全面提升农技人员素质和推广机构服务能力的目标。每年安排1000名县乡农技人员到高校或产业基地,进行“结合专业、紧扣产业”的不少于10天的脱产学习。另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培训。宁夏正下大力气打造一支紧跟现代农业发展、紧盯农民需要的科技推广队伍。笔者从区农牧厅了解到,该区每年仅“三项工程”的资金就安排了5000万元。
在望洪镇,有一个农业科技创业园,就是由县农技推广中心的6名农技人员贷款70万元合伙建起来的。在100亩耕地上建起的27个蔬菜大棚成了周围农户最好的课堂,创业园已经举办了30多次培训班,共培训了2500多人次,来观摩的人数更是达到了5000人次。
“技术员‘县管乡用’的体制很顺,确保了他们的落脚点在咱农民的地里。”
笔者在石嘴山市惠农区采访时,在贺兰山脚,遇上了一位在路边卖甜瓜的农民,他叫石月军,是燕子墩乡简泉村一组的村民。女儿在哈工大上学,儿子在城里上班,他和老婆种了6个大棚的甜瓜,一季一个棚能挣一万块钱左右,一个棚一般种两季。笔者问他有没有接受过政府的培训,他回答得嘎嘣脆,而且很专业:“参加过区里的培训,镇上的也来讲过几次课。其实,他们是一家,技术员‘县管乡用’的体制很顺,确保了他们的落脚点在咱农民的地里,能干实事。”
政府还帮着石月军和其他村民们成立了一个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不但在工商局作了登记,还在民政部门注册,帮了村民们很大的忙。镇上专门有定点帮扶的农技员,这样,政府的很多农技推广项目就通过合作社推广给每家每户,这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人、财、物三权收归县里后,乡镇是不是不愿意,中间的关系是否好理顺?吴忠市利通区金银滩镇镇长马衍说,权利归谁无所谓,关键是要能干成事,否则谁都不会买账。通过这段时间的运转,证明改革形成的县乡关系还是很顺的,分工很明确,不会出现扯皮或拖沓的情形。
金银滩镇的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以上,是个典型的民族农业大镇,农民有养奶牛的习惯,可是向来都是一户养好几个品种,精、粗饲料也都是单独喂。在农技人员的主动帮扶和指导下,今年有了很大的改观,全镇奶牛的单产提高很多。农民们普遍反映,农技人员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1月的最后几天,笔者一直在宁夏各处走访,先后跟近20位农民详谈,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从他们自然而会意的眼神中,能读到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和体系改革带给他们的变化和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希望所在,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让宁夏400多万农民真正有所托、有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