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新闻资讯
  4. 内容

发展循环农业大有可为

发布日期:2010年02月20日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

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不断输入技术、信息、资金,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现代循环农业必须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减量化”,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节约资源使用,减少污染物排放。二是“再利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用品污染。三是“再循环”,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四是“可控化”,通过合理设计,优化布局接口,形成循环链,使上一级废弃物成为下一级生产环节的原料,周而复始,有序循环,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循环”,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有效防控有害物质或不利因素进入循环链,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协调,并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多年的实践表明,循环农业除了具备一般循环经济的运作规律外,还具有与农业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六个特点:一是有条不紊的食物链条。农业内部参与循环的物体往往互为食物,以生态食物链的形式循环,循环中的各个主体互补互动、共生共利性更强。二是富有活力的绿色生产。对于产品的安全性,循环农业更为强调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三是回归大地的干净消费。在循环农业运行过程中,主副产品在“吃干榨净”后回归大地。四是有利净化的合理流程。对土壤、耕地和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要予以特别关注。五是比较宽广的应用领域,不仅包括农业内部生产方式的循环,而且包括对农产品加工后废弃物的再利用。六是双赢互利的和谐措施,清洁和增收有机结合,既要洁净,又要增收,二者不可偏废。

发展循环农业,并不意味着排斥现代工业技术成果在农业上的应用,相反,要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地应用现代工业科技成果。实际上,发展循环农业离不开科学技术。为此,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依靠科技进步。要加强循环农业生产中的科技支撑力度,加强循环农业关键技术的引进与集成,组装应用现有农业科技成果,通过各级推广渠道,构建循环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技术体系。二是实施组装配套。例如,秸秆直接还田既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又可归还农田急需的养分,但是,如果操作技术不到位,不仅会降低下茬作物产量,还会促成耕层土壤绿水的丢失,因此,需要利用耕作配套技术,以便提高循环农业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注重政策引导。要进一步扩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对循环农业的认知度,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引导示范区规范化建设,扶持其健康发展。

循环农业要进一步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应着力抓好以下六个重点环节:

要突出“绿色”,调整结构。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取得明显成效,今后要在优化调整上下工夫,突出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注意保护水土,节约资源。

要保护耕地,提升质量。坚持推广秸秆返田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种地与养地有机结合,加强耕地质量工程建设。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相关企业要研究、生产低残留农药和可降解塑料薄膜。要推广喷灌、滴灌,杜绝漫灌,发展节水农业。

要项目带动,企业参与。农村发展农产品加工或其他工业,要做到防污于未然,做到低排污与达标排放。

要发展沼气,有效转化。近年来,各地以户用沼气工程为重点,结合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大力推广以“猪—沼—菜(粮—果—渔)”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模式,实现村庄、庭院废弃物再生利用的良性循环。随着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生态循环生产方式的推广,农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实践表明,循环农业与科技、经济与环保可以实现相互支持、良性互动。

要优化布局,整体规划。发展循环农业首先要制订发展规划。一方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分别制定省、设区市、县(市、区)、乡、村等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循环农业发展计划,实现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稳步推进。要特别强调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层次农牧业的生产现状和实际需求,建立适宜的循环模式,并依照不同模式的特定优势,进行布局配置、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确保循环农业模式中各流通量与接口间的相互匹配、协调运行,促进循环农业健康、安全、有序生产。

要正确引导,有序推动。循环农业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政策引导。同时,循环农业发展又涉及种植、养殖、加工、能源和环保等多个部门,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多元扶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保证其持续发展。(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