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蛆虫事件和金融危机之后,柑橘主产区的危机的“自然淘汰”和土地流转的“腾笼换鸟”使得柑橘主产区的遍地开花式的柑橘生产向成片、成规模的方向转变。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弱势,土地流转已经成为柑橘主产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土地流转的效果和方式取决于正确的土地流转的方式选择。就目前而言,当前的柑橘主产区的土地流转主要包括以下六种方法:
第一是租赁开发型。以租赁合同的方式把土地经营权租赁给其他农户或经营单位从事产业开发,农户收取一定租金。同时,原土地承包者还可以在新租赁的业主单位务工,获取劳务收入。这种方式的关键是租赁价格的确定。
第二是股份合作型。农民将承包经营权入股,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化,实行业主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占,按股分红。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包含土地的未来收益,同时减少了经营单位的土地流转的现金支付,具有双赢的逻辑内涵,但是这种方式的问题是普通农户都是“小股东”,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小股东往往受到大股东的欺骗,几年不分红,甚至从来不分红的事情还可能会出现。
第三是大户承包型。农村人口自愿放弃承包权不经营土地的,由村、社组织协调转包给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专业大户从事产业开发,原承包人的有关义务由专业大户承担。 这种方式对农户而言,相对安全一些,因为大户往往就是本村本地人,也可以传帮带,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这些大户本身的市场竞争力不强,柑橘产业这几年多灾多难(先是雪灾、再是蛆虫、近有金融危机),自身发展能力不强,难以得到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四是买断经营型。对荒山、荒坡、荒滩、荒水等“四荒”资源和集体低产林果园等公开拍卖,将土地使用权拍卖给经营者,使其获得长久拥有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感和权属感,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流动和优化组合。从理论上,这种方式可以使得放弃土地的农户得到一笔现金收入,但是这种方式的问题是买断的价格如何确定,根据金融学常识,这个买断价格与利率有关,但是现在农村的利率相差过大,无法为买断价格提供理论支持。
第五是委托代耕型。一部分外出打工或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户,虽有比较稳定的收益,又不愿失去土地承包权,将原承包的土地委托给信誉好、善管理、有技术的种田能手代为耕种,用合同约定各项权利和义务,代管者付给一定费用或实物。这种形式较好地解决了季节性弃耕土地撂荒问题和橘园管理不善的问题,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部分农户的仇富心理,宁愿共同贫困,绝不能让他们先富,因此委托往往等于矛盾。另外,这种方式流转的土地的计划或者规划的前瞻性不足,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开展耕地综合整治,为吸引龙头企业参与土地流转打好基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列出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按“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原则,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鼓励农民投工投劳,扩大耕地灌溉面积,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第六是户际联营型。农户间根据自愿,出于共同发展和利益需要,以特色产品为主农民自办专业合作组织。可以说,这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方式,方便、灵活、多样,但是这种方式的缺陷是不容易迅速扩大,特别是柑橘新品种推广过程中,在新产品为见到成果时,这种方式流转的土地面积小、区域分散,不容许提供新产品的成活率和推广面积。另外,这种流转随意性较大,不少农户采用“口头协议”,私下进行自发性流转,不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未通过流转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从而带来了流转程序的不完善和流转效益的低下,也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