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新闻资讯
  4. 内容

第八批中国金融生态县(市)区推荐:信丰县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18日来源:中国金融网作者:信丰县

近年来,信丰县紧密结合信丰实际,加大力度上项目扩投资、强攻工业培财源,改善民生促和谐。积极打造承接产业平台,不断加强软、硬环境建设,积极为广大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创业天地。

一、信丰县基本情况

信丰,位于江西省南部,毗邻粤闽,居赣江之滨,有“赣粤闽三省通地”、“丰亨之会”之盛誉,寓“人信物丰”之意。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置县,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全县国土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个省重点工业园区、260个行政村,总人口76万。为“2010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首届江西省投资环境优良县”、“江西省双拥模范县”、“江西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首届赣州市和谐平安县”。

信丰区位优越、交通便利。105国道、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三条大动脉纵贯县境南北,南下广州、深圳只需三、四个小时,县城离赣州机场车程仅需半小时,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海西经济区的直接腹地,处于珠三角三小时经济圈、赣州一小时经济圈内。

信丰资源丰富,物产富饶。信丰矿产资源富集,地下矿产资源45种,其中煤炭、中钇富铕稀土、石灰石储量位居赣州市乃至江西省县(市)级前列;含有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被誉为“神奇天然的保健药石——赣南麦饭石”,为长江以南独有,储量丰富;地表物产丰饶,脐橙、草菇、烤烟、红瓜子、萝卜、甜玉米、辣椒、半夏等名优特产久负盛名,是赣南脐橙的发祥地,为“中国脐橙之乡”、“中国草菇之乡”、“全国绿色食品(脐橙)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

信丰山川秀丽,环境优美。属中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69%。名胜古迹众多,有“江南第一宋塔”大圣寺塔、古驿道玉带桥、佛教圣地仙济岩、省自然保护区金盆山和赣南新十景之一的百里脐橙带等,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

信丰红色故土,客家摇篮。信丰是中央苏区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信丰战斗、生活过,红军在新田镇百石打响了“长征第一战”,项英、陈毅在信丰油山一带领导了艰苦卓绝的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革命战争锻炼了信丰人民,孕育了共和国开国中将、原济南军区、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等杰出人物。信丰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县客家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以上。1996年以来,江泽民、温家宝、宋平、尉建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信丰视察。

二、信丰县经济发展特色

近年来,信丰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加快“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 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信丰实际,加大力度上项目扩投资、强攻工业培财源,改善民生促和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扬鞭奋蹄,好中求快,争先进位,保持了发展加快、民生改善、社会平稳和谐的良好势头。

2009年,全县GDP实现70.56亿元,增长14.5%,分别高于省、市1.4和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5:40:35.5调优为22:42:36。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5.1亿元和3.42亿元,分别增长18.2%和1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44.94亿元,增长45.3%。九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提前一年或两年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2009年全赣州市政府考评体系六大项,信丰获4项先进,且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政府考评体系“农业发展先进县”。先后被评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全省“六大考评体系”农业发展先进县”、“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全省利用省外资金先进县”。目前,正在大力实施“实现追赶跨越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三年推进计划”,到2012年,经济总量将达到13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2亿元,县城人口将超过25万。

项目带动,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2009年共争取各类补助资金项目171个,到位资金4.31亿元,比增20.3%。新上项目和新增投入均创历史新高,开工在建较重大项目46个,其中有20个项目竣工投产或投入使用,完成年度投资12.9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94亿元,比上年净增14亿元,相当于前两年净增额之和,增长45.3%。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达65.3%,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

扶优扶强,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完成15.02亿元、51.51亿元、3.67亿元,分别增长41.03%、58.08%、22.8%。实现工业税收1.87亿元,增长30.7%。工业经济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44%。新增规模以上企业7家,总数达6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5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2家。

特色明显,产业集聚不断加快。已投资5亿多元建成占地1万亩的省级重点工业园区,是赣州承载能力最强的工业园区。目前已承接境内外客商投资的企业236多家,已投产企业128家,初步形成了电子通讯、新型建材、矿产品深加工、食品制药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尤其是电子通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拥有电子类企业达84家,占全县工业企业的30%,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近20家。正在规划建设占地8000余亩的全省唯一的县级电子器件产业基地,11月份,还将举办高规格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论坛,

招大引优,开放型经济逆势上扬。共引进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增长25%。2009年,全县引进项目68个;实际利用外资7166万美元,增长6.6%;实际利用内资23.7亿元,增长3%;出口创汇1.08亿美元,增长61.8%,其中高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出口8369万美元,是全省最大的电子出口企业之一。

注重品位,中等城市架构正在形成。按照“拓展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塑造形象”的思路,着力把县城打造成为人口超20万的中等城市。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8.8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9.85万人,城镇化率达40.5%。城投公司为城市建设新增融资5000万元;新建城区道路面积21.3万平米,新增城区建成面积1.53平方公里。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1.0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8%;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7亿元,增长13.4%。

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全县拥有农业龙头企业69家、规模种养基地13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8家;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1个。被列为全国四个旱地特色烟开发重点地区之一和全省唯一的“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项目县。创建国家级文明先进村1个、省级文明村组6个、市级文明村镇10个、特色文化新村30多个。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工程,辐射带动2.8万农户走上了产业致富道路。全县所有乡镇统一设立了“农民服务中心”。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新突破,被省农行列为全省两个“金穗惠农卡发放工作试点县”之一,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千名农业大户授信贷款工作,授信额达2.5亿元。

机制创新,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坚持把创优发展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和根本来抓,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创建最优发展环境。对2004年以来出台的105件政策文件进行了清理,出台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保企业、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县本级行政许可项目、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和办结时限均超过了省政府“三个缩减30%”的要求,取消或暂停征收12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改善民生,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全县投入民生工程资金4.97亿元,增长40%,县内确定的78件实事、125项指标也得到较好落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169元,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4317元,增长9%。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17万元,扶持帮助5600多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创业或再就业,城镇就业率达96.8%。住房保障工作走在全市前列,156套廉租房和12间廉租店面已交付使用。化解历史债务6870多万元,集体访、重复访、越级访明显下降,实现了“六个不发生”和赴京非正常“零”上访目标,社会和谐稳定。

三、信丰县金融生态建设情况

2005年,信丰县被赣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单项示范县”。近年来,信丰县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金融先行、率先突破”的号召,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以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为纽带,通过采取“政府主导、银行推动、部门配合、企业联动、社会参与”的方式,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全力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打造诚信信丰“金融生态区”。

(一)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扎实筑牢信用基础。

信丰县自2005年以来就成立了由分管金融工作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人行、银监办、人事监察、公检法司、工业商务、财税工商和金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活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活动中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全县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打造“诚信信丰”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信丰县优化金融信用环境活动工作方案》、《信丰县信用乡(镇)、信用企业评定办法》等相关文件。2008年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金融信用环境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信丰县优化金融信用环境联系会议制度》、《信丰县优化金融信用环境考核评价办法》、《信丰县银行业不良贷款监控考核办法》以及《信丰县关于贷款低押担保和评估收费的有关规定》等制度,出台了《信丰县金融机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重点对金融机构贯彻货币信贷政策、增加信贷投放、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进行考核,严格奖惩,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20—50万元作为奖励资金。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和物质奖励。

(二)广泛宣传,形成共识,着力营造信用氛围。

信丰县委、县政府坚持逢会必讲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宣传金融生态理念,通过邀请全国、省、市经济学家、金融学家讲学、举办“金融生态环境理论培训班”、“项目融资培训班”等方式,加大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家的培训;通过开辟宣传栏、悬挂横幅标语、散发宣传资料,开展金融知识“三进一下活动”(进工业园区、进市场、进社区、下乡村)活动,与《信丰报》、信丰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开展“信用关爱日”宣传月、举办“金融信用大家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传播“守信荣、失信耻”的信用理念,有效营造了信用舆论氛围,并通过企业评级、个人授信、司法保障维护、信息支撑完善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使“守信合法”成为社会各界共识。使“金融生态”这一理念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心中扎根,政府主导已从过去“帮助企业逃债”变为现在“帮银行要债”,从过去重视“短期发展”变为现在重视“可持续发展”,从过去不重视树立诚信政府形象到现在逢会必讲金融生态,自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县委常委扩大会、县四套班子联席会每季听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专题汇报,主要领导经常主持召开金融工作联席会、银政企座谈会和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研究解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具体问题,落实新的工作举措。2006年赣州市金融服务体系单项示范县现场办公会,2007年全省金融机构负责人会,2008年全市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灾后重建会议等大型活动在信丰召开。这些活动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和扩大金融环境建设的影响力,提高了社会各界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省、市领导充分肯定了信丰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所作的努力工作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三)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努力创建信用区域。

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信丰县各相关部门主动参与、多方联动,形成合力。一是公检法司、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加大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追讨力度、执行力度,新闻媒体对欠债大户公开曝光,积极支持和帮助金融机构清收和处置不良贷款,加大对逃废金融债务的打击力度。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仅党政干部拖欠银行贷款就收回本息达1231.26万元。切实维护了金融机构的合法利益。二是县委宣传部、县工商联及工商、税务等部门与金融机构一道,在全县广泛开展了“诚信企业”、“诚信乡(镇)”、“信用农户”、“信用村(组)”的评比活动。在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信用环境等级评定制度,近五年,开展全县性的信用评定活动5次,其中有12个乡(镇)、21家企业被市政府授予信用乡(镇)、信用企业。三是拓宽联系沟通渠道,进一步完善政府综合经济部门与金融单位信息互通制度,建立了银企互动对接长效机制,围绕资金需求动向、经济结构调整等内容,按年、季、月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银企交流活动、项目推介会和经济形势分析会,促进银企(项目)直接“见面”。如县工信局、商务局、工业园管委会等部门。认真承办银企座谈会,主动为企业牵线搭桥;四是规范中介服务体系。2009年,县效能办、人民银行、物价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涉贷的各类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彻底清理。同时,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中介服务体系,打击虚假评估行为,取缔了超范围、超项目、超标准的不合理收费,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由于各部门的主动积极参与,信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呈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可喜局面。

(四)加强建设,注重运用,不断完善征信体系。

社会诚信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是构建优良金融生态环境的核心。信丰县以打造“信用信丰”为目标,将2007年确定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信用年”、2008年确定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年”、2009年确定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巩固年”、 2010年确定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年”。近年来,信丰县紧紧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征信产品运用等方面努力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大力推介信用文化。以打造“诚信信丰,营造信用生态区”为目标,在全县各乡镇、学校开展了以“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为主题的信用文化教育活动,增强了全社会的信用观念。二是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平台,整合全县企业信贷信息资源,建成了基本覆盖城乡、包含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基本信息、信用信息在内的征信系统,实现了信贷企业信息在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共享。三是构建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积极开展企业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和统一授信工作,各金融机构按照企业客户的偿债能力、财务效益、信誉度等将企业客户评为AAA+级、AAA级等多个级别,并在此基础上,开设了专门的查询服务窗口,合理确定信贷授信额度,已为256户非银行信贷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已有93户企业取得银行贷款,贷款金额累计6.3亿元。四是在全县广泛开展了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平安诚信商户(企业)的评定工作,截止目前,共评出“信用企业”20户、“信用商户”100户、“信用农户”7120户,信用乡镇12个、信用乡(镇)12个,向已授信的4200户“信用户”放贷款4658万元。各部门积极率先使用推广使用征信产品,并把个人信用情况作为人才录用、干部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催生了“四大效应”

近年来,信丰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和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辖区经济与金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实现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投资创新高、工业快回升、发展增后劲、社会保稳定的良好局面,形成了多赢的格局。

(一)社会信用观念明显增强,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随着金融信用环境建设宣传声势的不断增强,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政府依法行政、不直接干预金融具体业务的观念不断得到巩固。金融信用建设工作摆上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逐步日常性、制度化。通过确定工作目标,印发工作方案,制定考评办法,设立奖励资金,加强了对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领导,提高了对金融信用重要性的认识,关注和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企业合规经营,基本无新的逃废赖债行为发生,已发生的不合规改制得到了逐步纠正;社会公众诚实守信,骗贷赖贷和拖欠贷款本息现象也显著减少。“互相支持、互惠互利、互相监督、平等协商、恪守信用、共同发展”的新型政银企关系整体协调。重合同、守信用、讲信誉,已逐步成为地方政府、各部门、各经济主体和全民的共识。

(二)金融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有效信贷投入大幅增加。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逐年下降,截至2010年6月底,全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14亿, 不良贷款比例为5.91%,余额比2004年末减少2.06亿元,占比比2004年下降29.21个百分点;贷款利息实收率有所提高,保费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金融案件减少,银行对信用环境建设满怀信心、充满憧景;2006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对信丰县批准实施总额10亿元“绿色家园计划”,工行江西省分行对信丰高飞数码、集友两企业承诺未来5年各提供10亿授信额度;各项贷款5年净增61.52%,总量位居全县前五,增速列全县第三。随着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提高,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县人民银行及时制定出台了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政策指导意见,继续对金融机构贷款给予大力支持。各金融机构及时编制信贷工作计划,修订完善了信贷管理办法;积极开展信贷营销,主动开拓信贷市场,尽量简化贷款手续。除保证了辖内优势行业和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等的资金需求外,还重点加大了对农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贷资金投入。至2010年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1.91亿元和36.18亿元,比2004年末分别增加44.79亿元和24.22亿元,年均分别分别增长17.99%、24.02%,余额存贷比50.31%,比2004年末提高了6.21百分点。

(三)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金融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农业发展银行商业化改革稳步推进,支农功能进一步增强;工行、中行、建行、农行股改顺利完成;农村信用社获得央行票据兑付资金5434万元,统一法人改革顺利完成;赣州银行信丰支行、邮政储蓄银行信丰县支行相继成立;新引进太平洋财险等8家保险营销服务部。经过全县金融部门的共同努力,金融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以优质客户群体为重点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开始显现。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施行、农信社核心业务系统上线和农民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以及农民工“百福卡”、“惠农卡”业务的开办,全县金融结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城区网点自助银行设备覆盖率达90%,全县各个乡镇都设立了金融服务网点,银行卡机具已布设到了农村地区,全县银行卡的使用率明显提高;外汇金融业务不断加强,金融新产品不断增加,尤其国家外汇管理局信丰支局的成立,为地方扩大利用外资、支持涉外企业出口创汇提供了极大便利;金融配套服务得到长足发展,已有民营信贷担保机构18家,拥有担保资金1.1亿元,已为267家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6.3亿元的信用担保;成立了全国首家果业司法鉴定所,已开展鉴定业务1560多件,办理果园证抵押2520宗;累计发放果园抵押贷款3.42亿元。

(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银企合作得到加强。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经济是金融的基础。企业与金融的关系唇齿相依,兴衰与共。建立良好的银企协作关系,对一个地方的发展与繁荣显得尤为重要。为推进政银企沟通合作,我县建立完善了系列协调互动机制,实现了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在具体操作上,定期召开金融运行情况分析会议,参会人员扩大到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负责人,并吸收政府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参加,既为地方政府准确把握金融运行状况及趋势提供平台,也使得政府、银行、企业沟通更为便捷;建立了银企座谈会、金融产品和产业项目推介会制度,参会成员扩展到金融机构及县发改委、经贸委、中小企业局等政府经济综合部门和一些重点企业负责人,使政银企三方都能就当前货币政策、信贷支持重点等,实现面对面、零距离衔接沟通。近五年来,我县先后开展了金融产品推介、银企签约活动20余次,签约金额共计23余亿元;此外,我县还建立了企业贷款资质培育制度,从2007年开始启动企业贷款资质培育工作,三年多来,信丰县中小企业的贷款资质条件和获贷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共有56户企业通过培育获得了16.3亿元的贷款。银企合作加强,实现了银企双赢双活的局面。2009年,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盈利6908万元,是2004年的 6.82倍,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新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完成15.02亿元、51.51亿元、3.67亿元,分别增长41.03%、58.08%、22.8%。

五、信丰县投融资环境情况

近年来,信丰县紧紧围绕“服务企业,服务客商,服务创业”的工作目标,积极打造承接产业平台,不断加强软、硬环境建设,积极为广大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创业天地。

一是设立“政务超市”。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了一栋8层的县行政服务中心大楼。1-3层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全县38个常驻单位和8个综合窗口单位200多个行政许可服务项目全部进驻。设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推行窗口首席代表制,实现了“进一栋楼办事,按规定标准收费,在承诺日内办结”的“一站式“服务。巩固和扩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回头看,确保“三个缩减30%”政策落实到位。把中心建设成阳光政府的缩影,行政效能的典范,优质服务的样板,优化环境的窗口,真正成为企业客商群众办事的“政务超市”。

二是配套优惠政策。信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鼓励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如:建立了工业用地开发成本补贴机制;对固投1亿元以上或年缴税收1000万以上的企业实行“一厂一策”; 对项目投资大、市场前景好、符合国家政策的转移企业,优先安排用地;对新增企业和技改项目的厂房、办公楼、食堂、员工宿舍及相关基础设施项目,省以上收费按规定标准的下限执行,市及市以下实行“零收费”,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减半收取,等等。不断开展“机关效能年、创业服务年、环境建设年、招商服务提升年”等活动,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完善优惠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创建优秀对接县的工作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实施意见》、《信丰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信丰县扶持城市服务业发展意见》、《关于鼓励物流货运产业发展优惠办法》、《信丰县鼓励社会力量引进项目(资金)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三是打造承接产业平台。2001年9月,信丰规划建设了面积1万亩的信丰工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园区规模从小到大,功能由弱变强,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供电、供水、通讯、广播电视等设施网络,学校、医院、娱乐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高飞数码、圣塔水泥等一批有自主品牌、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型企业相继落户园区,电子通讯、新型建材、矿产品深加工、食品制药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初具规模。2009年6月份,规划面积8039亩的信丰电子器件产业基地获省发改委批准,这是目前江西最大的县级电子器件产业基地。一个万亩工业园区、一个8000多亩的电子器件产业基地,加上高速和国道沿线数个乡镇工业小区,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四是创优发展环境。坚持将开放型经济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每年都安排10名以上县领导亲自带头招商;成立了县行政服务中心、优化发展环境办公室,构筑了“安商服务绿色通道”,实现了行政审批事项一站式服务,推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服务时效跟踪卡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行涉企执法检查审批备案制度,进入企业执法检查必须经过县有关领导和部门审批备案;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实行全程代理服务和县领导挂点联系服务,为引进项目提供保姆式的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环评、土地、融资等问题。县领导亲力亲为、身体力行,带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抓招商、抓安商,在全县形成了尊商、亲商、安商、助商、富商的良好氛围。